做品牌的品格

最近有一位在大陸經商很久的長輩到家裡來作客,他從事化粧品研發製造好幾十年,最近感嘆做代工的辛苦,因此想要轉型自己做品牌,我們交換了一些想法。

在許多傳統工廠老闆的想像中,代工與自有品牌只有一線之隔,好像加上設計、漂亮的包裝、新的Logo,就可以自稱是品牌了,只要能跨越這條線,辛苦生產製造的商品不再被品牌客戶賺走大部分的利潤,自此業務火力加速,一路輕鬆。

 

代工是競爭思維

過去在代工模式下,工廠最重要的就是接受客戶的指示,在對方的要求下以最低成本生產出最高品質的產品,台灣過去三、四十年來,就一直用這樣的方式經營企業,靠著優秀技術、創新研發及認真務實的工作文化,絕大部份的企業對於自家生產製造的品質有著拍胸脯的自信及自豪感,但如果不比品牌,在相同品質下的產品,除了比價格,還能比什麼呢?


品牌是創造思維

做品牌則是完全顛到180度角度去思考,而且是從更高的層面看待事情,要跑到市場的最前端去理解消費者,去感受市場的趨勢及敏銳度,做品牌是主動的,而代工是比較被動,是兩端的思考。

我常常會被問到:做品牌有沒有省錢的行銷方法?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代工思維」,因為代工就是想盡辦法的省錢;而對於「品牌思維」則是我們要為消費者創造多少價值,例如娛樂價值、五感價值、文化價值等…,這不是鼓勵企業花錢,而是從「創造價值」這個角度去思考如何「創造流進來的金錢」。
而在商業競爭中常見的護城河遠品牌的也遠高於技術,這是為什麼呢?技術的細微的差別,對消費者來說,幾乎是很難感知的,很多消費者並不在乎背後的實現技術,只關心需求的滿足程度、過程以及價格。

這個時候,品牌的影響力、可信度成了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企業也獲得市場溢價。

雖然這位長輩想做品牌,但工廠距離終端市場過於遙遠,他們很難了解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只能盲目地做自己覺得好的東西,開發了幾十項商品,最後只有其中幾樣被挑中,再透過別人的方式行銷包裝賣出,利潤不高。

這幾年我們都感受到了時代的轉變,人們享受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環境帶來便利與美好,同時,也看到新老思維的碰撞交鋒,現在正是大轉變的時候,因此關於想要從代工轉品牌的企業,先要有長遠的計劃及思考,最重要的是做品牌的品格,建立企業未來願景,帶給人們生活價值,這條道路雖然初期速度慢,但長期耕耘,這是最有前途的。

Ho'oponopono

                                                                                                                                                   -Brandstrategy  / jenny-

微信掃一掃:分享
微信裡點"發現",掃一下二微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關閉]